文章详情

可转债转股价格下修对谁有利 可转债下修到底是什么意思

11-25     浏览量:120

内容导航:
  • 转股价向下修正对投资者是好是坏
  • 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越高,越有利于老股东而不利于可转债持有人;反之,越有利于可转债持有人。怎么理解?
  • 转股价向下修正是什么意思啊?
  • 直接卖出转债和转债转股哪个更有利 ?
  • 转股价向下修正 股票价格会怎样?
  • 为什么深市的可转债在每个计息年度之内只有一次向下修正股价的权利
  • 可交换债为什么没有股价向下修正条款?
  • 1、转股价向下修正对投资者是好是坏

    恒源煤电(600971)今日公告,公司近日接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司法划转通知,由于公司大股东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户证券公司闽发证券进入破产程序,其所持有公司股份将被冻结。
    看跌!

    2、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越高,越有利于老股东而不利于可转债持有人;反之,越有利于可转债持有人。怎么理解?

    以中国银行可转债为例,代码是113001,可转债面值为100元,当前转股价格为3.59元,可转换股票数量=面值/转股价格,也就是说,一张可转债可以换为27.86股。假设,转股价格再低一些,那能转换的股票数量就多一些,就有利于可转债持有人,如果转股价高一些,能转换的股票数量就少一些,就不利于债券持有人。
    相对于普通债券,可转债的利息太低,投资者愿意以这么低的利息买可转债,其实就是预期有一天股票价格高于转股价格,那时把债券转换成股票然后卖出,就能赚价格差价。比如中国银行如果有一天股价涨到5元,一张可转换债券可以转27.86股,那投资者把债券转为股票后,就有了139.3元的市值,把股票卖出,就盈利39.3元。

    3、转股价向下修正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指可转债确定转股价后,当市场下跌,股票价格低于转股价时,公司董事会可提出修改转股价.在转债的发行说明书里就会约定向下修正的条件和操作细节.例如: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存续期间,当本公司股票在任意30 个连续交易日中至少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高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时,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上述方案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实施。股东大会进行表决时,持有本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股东应当回避。修正后的转股价格应不低于本次股东大会召开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的均价,同时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和股票面值。

    4、直接卖出转债和转债转股哪个更有利 ?

    这个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或者参阅下面的“可转债折溢价率实时行情,绿色表示直接卖出转债更有利)。
    假如可转债价格为130元,转股价为5元,对应的正股价格为6元。
    则不考虑手续费每张转债可转股数为100/5=20股(若得到的不是整数股,则余额以现金支付),对应的转换后的股票价值为20股*6元=120元,显然,转股是亏损的,不如130元直接卖出转债。
    一般情况下,在转股期内直接卖出转债比转股有利。
    否则大量投资者就会先买入转债,然后马上转股,第二天抛出进行无风险套利操作。
    但对于持有数量大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也可能会在转股稍微亏损的情况下选择转股,因为转债一般交易不活跃,直接抛转债会大幅压低转债价格。
    当然,有时也会不断出现转股套利的机会,这可能是公司故意给投资者套利的机会,以使转债早点转股,这样,公司就不用再每年付转债的利息。

    5、转股价向下修正 股票价格会怎样?

    问主力去 中国股市就是一资金市场 有钱人说涨就涨

    6、为什么深市的可转债在每个计息年度之内只有一次向下修正股价的权利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25条规定:“募集说明书应当约定转股价格调整的原则及方式”,所以可转债在每个计息年度之内有几次向下修正股价的权利是上市公司募集说明书事先约定的,证监会、交易所没有硬性规定。请投资者查询募集说明书中相关内容。

    7、可交换债为什么没有股价向下修正条款?

    1、“可交换债”,并不是“可转换债券”,二者名字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证券品种,差别很大。
    2、“可交换债”可以理解为:以股东手中持有的股票为抵押发行的债券。当股价下跌,相当于抵押品价值不足了,当然要追加股份,或者是将债券赎回。这与可转债修正转股价格,是有区别的,后者是在股价下跌并低于转股价格时,向下修正转股价,以诱使投资人实施转股。
    简单说,可转债不是类似“可交换债”的股票抵押债券,不需要也无法“追加股份”,而是通过降低转股价来诱使投资人实施转股。
    顺便说一句,由于“可交换债券”没有解决抵押品优先受偿的问题(比如用于抵押的股票无法对抗司法判决),自证监会推出该品种后,国内(不包括香港)尚无一家实际发行。

    相关推荐